close

  晨報社區新聞部記者走進社區或街道,為主城7區21戶生房屋貸款活條件不太好的居民或獨居老人送去新春大禮包
  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,重慶晨報社區新聞部記者製冰機出租走進社區或街道,為主城7區的21戶居民送上了重慶晨報準備的新春大禮包。
  我們的看望對象整合負債,是生活條件不太好的居民或獨居老人。大禮包裡面有開心果,祝福新年開心快樂;有大腳菌,讓他們的年夜飯有一鍋濃濃的湯;有老撾米,祝生活蒸蒸向上;有腎豆和橄欖油,祝福有健康新生活。
  “兒子都在公交公預防癌症食品司上班
  好想他們陪我過個預防癌症的方法除夕”
  薑強介紹他們一家的生活狀況,媽媽三年前癱瘓在床,每天都要吃幾種藥。
  渝中區七星崗街道抗建堂社區
  “宓婆婆,你有新年願望沒得?”
  “有喲,啷個沒得喲。我希望在公交車公司上班的兒子們,今年能一起回家陪我過個除夕喲。”
  1月24日中午,我跟七星崗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汪殷一起,抱著重慶晨報為三位社區居民準備的米、油以及乾貨等四大箱禮品,開始上門慰問社區居民。
  第一家人住在琵琶山正街55號12-7,這是一棟沒有電梯的老式居民樓,牆壁已泛黃開裂,但有些人家的大門上貼出的對聯和“福”字,平添了幾分喜慶。
  住在12樓的薑強一家人,是我看望的對象。“進來坐,進來坐。”薑強接過禮品,邀請我們進屋。薑強腿腳不太方便,55歲就已經病退,和父母住在一起。一家三口全靠退休工資,月收入合計3000元左右,但因為老的老,身體又不好,一月的醫葯費就占了一大半。
  進了門,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對著電視,頭也沒回。老太叫宓小根,78歲,是薑強的母親。
  “婆婆,喜歡看電視呀?”我拉著老人家的手問。
  “喜歡喲,我最近最喜歡看中央一臺。”宓婆婆笑著點頭回答。
  “宓婆婆你好關心國家大事喲,你喜歡看些啥子內容嗎?”我笑著問。
  “我曉得中央一頻道最權威,想看看有沒有關於公交車公司春節休息的消息。”原來她有三個兒子,之前全部在公交車公司上班,現在除了薑強在家外,其他兩個還在上班,每年因為工作,除夕夜都無法聚在一起團年。
  宓婆婆因為腦梗塞,三年前癱瘓在床,平時都是大兒子薑強和丈夫薑繼光照顧。宓婆婆每天要吃幾種藥,一次吃幾顆,一天吃幾次,薑強都記了又記,生怕弄錯。
  “藥物也有保質期,你平時整理過藥箱沒有?”結果卻得知,薑強每天要忙家務事,根本沒時間,也沒意識到要整理藥箱。
  在徵得同意後,我幫宓婆婆理了一下藥箱,把一些沒外包裝、已過期的藥扔進垃圾桶。
  隨後,我們又慰問了社區居民周聯英、王志屏老人。兩位老人身體都不太好,一位在社區醫院做康復治療,一位在喝中藥。
  我希望三位老人身體快快好,在2014年裡身體健康。文·圖/重慶晨報記者 王婷婷
  “早日找到兒子的檔案
  為他辦好退休的手續”
  沙坪壩區覃家崗街道新立社區、梨園社區,天星橋街道曬光坪社區
  1月24日,沙坪壩區新立社區,重慶晨報記者(右)為社區居民李希維送去新春禮包。重慶晨報記者 苑鐵力 攝
  “這個好,這個好,這個電子錶格用起好方便喲。”
  “大爺你看,我給你寫了個流程,從開機到用Excel,按這個流程一步步來就得行。”
  “重慶晨報的大禮包裡面還有開心果,你今天辦的這個事情我最開心了。”
  李希維是一位退休教師,今年70歲,住在沙坪壩區覃家崗街道新立社區興宇花園小區,子女都不在身邊,常年和老伴居住。他戴著眼鏡,看上去精神奕奕。
  我和社區書記許桂華一起,敲開李希維的門時,他的老伴周宗玉已外出買菜。
  “這裡面都是我以前教的學生的信息,我想弄到電腦上去。”近幾年,李希維學會了用電腦,打字聊天、傳照片到空間,都非常熟練。可做一份表格,李希維卻無從下手。
  李希維拿出一本快要“散架”的筆記本,上面用鋼筆寫滿了他所教學生的信息。字跡有些褪色,李希維早就想製作幾張表格,存到電腦里,再打印幾份,這樣保存得久一些。
  我打開電腦在桌面上找到Excel軟件,演示了幾遍,李希維就學會做表格了。“太謝謝你們了。我計劃今年春節就把學生的名單都打到電腦上去。”李希維說。
  我要去的第二戶居民的家在天星橋曬光坪社區錦繡天城小區,要去看望的是我曾經的採訪對象。61歲的康建設坐在客廳,正在認真縫手套。就在他隔壁的廚房,87歲的老母親羅淑芳在竈台邊張羅。
  康建設十幾年前落下了精神殘疾,還出了車禍。沒了錢沒了事業沒了家庭,只有老母親對他不離不棄。羅淑芳說,兒子的情況時好時壞,有時候不理人,希望我不要介意。正說著,康建設突然走到我面前,一言不發,對著我鞠了三躬。我嚇了一跳。我只是代替報社來送祝福,這個鞠躬我實在受不下,趕緊還禮。
  我提出把羅淑芳在外撿的廢品簡單歸類,可羅淑芳不讓我做任何事情,“你們能來,我就很知足了,感謝重慶晨報的關心。”老人拉著我說,這些年困擾她的就是兒子的檔案找不到了,沒法為他辦退休,她的心愿就是早日找到康建設的檔案。
  我還前往覃家崗街道梨園社區王啟華的家中,送去了大禮包。
  重慶晨報記者 王鑫
  “找個好學校學電子商務
  找份工作增加家庭收入”
  江北區石馬河街道玉祥社區
  重慶晨報記者(左)來到石馬河街道玉祥社區,給王光惠母女送新春禮包。
  重慶晨報記者 王海 實習生 羊簫 攝
  “我想學電子商務。”
  “想自己當淘寶店主啊?”
  “想找份穩定工作,總得自己養活自己吧。”
  跟我對話的這位女孩叫劉順靈,她的臉上始終保持著一絲微笑。24日上午,我來到江北區石馬河街道玉祥社區,為三戶困難居民送上節日關懷。劉順靈家是我的第一站。
  劉順靈今年17歲,身高只有120釐米,腳上穿著一雙粉紅色的涼拖鞋。我心裡有點難受,把禮包放下後,盤算起如何到樓下買雙棉拖鞋。我正在打量她鞋子的尺碼時,劉順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,對我說:“我穿這個不冷,因為我先天殘疾雙腳彎曲,穿這個鞋子反倒還舒服些。”
  48歲的王光惠一直坐在女兒旁邊,她的身高同樣只有120釐米。她有些無奈地自責道:“我們屋頭幾姊妹就我一個人不正常,導致我也遺傳給娃兒殘疾。”
  王光惠與丈夫離異後,與年邁的母親一同照顧劉順靈。因為劉順靈腿腳不方便,去年不得不輟學在家。儘管如此,劉順靈對生活充滿希望。她說,自己的新年願望就是希望能找個好的電腦學校學習電子商務,再找一份穩定的工作,為家裡增加一份收入。
  從劉順靈家中出來後,我來到了76歲的經本德家中和68歲的魯學琴家中。兩位老人接過重慶晨報的節日關懷,開心得合不攏嘴。
  76歲的經本德,早年被病魔奪走了丈夫和兒子的生命,多年來一直獨居。她說:“我現在每月有低保,生活還可以,還有一隻貓貓和一隻狗狗陪我。妹妹,你幫我開下電視呢?”
  電視已經轉換成數字電視,要打開機頂盒才能看,這讓年邁的經本德有些不知所措。有時請街上的年輕人調好後,卻經常因為按錯鍵導致屏幕被雪花占滿。從想看電視、打不開、氣惱再到無奈,經本德乾脆將電源拔掉,已有3個多月沒打開過電視機了。
  我馬上把電視節目調了出來,又開始教老人開關電視。反覆幾次後,學會如何使用遙控器的經本德開心不已。
  我心裡有點難過,覺得自己不太懂事。家裡的奶奶歲數比經本德還大,我突然想不起奶奶會不會按換台、按遙控器。如果會,又是誰教的?今年春節,我一定好好陪奶奶。
  重慶晨報記者 聞青 實習生 張倩
  “取下鋼板後繼續開車
  讓日子一天天好起來”
  傅雁今年滿50歲了,兩個可愛的兒子一直是他堅強、快樂的動力,他相信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!
  南岸區花園路街道南湖社區
  “不要調皮纏到阿姨耍,阿姨一會兒還有事情。”
  “沒得事,雙胞胎喲,我來猜你們哪個是哥哥,哪個是弟弟?”
  “謝謝你們來看望我,有大家記掛著,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。”
  在花園六村三棟,敲開傅雁家的房門,門內頓時傳出陣陣歡聲笑語。熱情的傅雁站在大門口迎接我們:“來,快請進!快請進!”
  在傅雁身後,一個藍色的小身影風一樣地竄了出來,不一會兒又是一個藍色的小身影“嗖”地冒出。兩個小家伙留著相同的西瓜太郎頭,穿著相同的天藍色羽絨服,他們是傅雁的雙胞胎兒子,一轉眼都7歲了。傅雁樂呵呵地說:“兒子大了,鬧得很!淘得很!”
  2010年2月,傅雁的雙胞胎兒子還不到3歲,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降臨到他的身上。傅雁記得,從病床上蘇醒,他的左腿插入8塊鋼板、2根鋼針,險些截肢。那時,妻子沒工作,想到一家老小,傅雁只能躺在病床上暗暗掉淚。
  傅雁說,剛渡過生命的難關,緊接著又迎來生活的窘困。“一家四口,沒有一分錢的收入,啥滋味?社區就給我們找政策、想辦法。後來又給我老婆找了份工作,給轄區一家單位開車,每月1800元。”
  “這不,只要有好事情,社區又想到我們家了!”傅雁拿起重慶晨報送的大禮包說。
  今年,傅雁妻子的工資漲到了2300元,傅雁的腿傷也一天天好起來,一年來他開始走樓梯進行康復鍛煉,感覺左腿有力多了。 傅雁想今年再做一次手術,取下鋼板後腿就康復了,到時還是想再做老本行———開車。
  傅雁的一對雙胞胎兒子也向我們提出了小心愿,玩一次“找不同”的游戲。說起“找不同”,傅雁又樂呵起來,兩個兒子實在長得太像,即使是父母稍不留神也可能出錯,他就鬧過給“老大”灌兩次藥的笑話。傅雁說,他今年滿50歲了,兩個可愛的兒子一直是他堅強、快樂的動力,有大家的記掛,相信以後會一天天好起來!
  隨後,我們又把大禮包送到了雖身患癌症卻自強不息的王小平和年僅13歲身患重症肌無力的小男生陳俊汝家裡。希望他們都能像傅雁說的那樣,“生活一天天好起來。”
  文·圖/重慶晨報記者 顧曉娟 實習生 傅柃暢  (原標題:“我們困難,但一定會堅強樂觀” 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hqlzqmzkdco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